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”。
基层是煤矿安全的主战场、防灾避险的最前沿。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,既是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、保护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,也是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、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。
生死30秒,盲戴自救器,让贵州朝阳煤矿10名矿工面对瓦斯超限成功脱险;五级筛查管理,山西华晋焦煤公司十矿两厂2731台摄像机的“注视”,让违章行为下降85%;“双十条”制度的出台,让基层矿工面对灾情重大变化和事故征兆有了更大处置权……从个人技能到制度建设,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水平在不断提升。2023年,全国矿山企业自查问题隐患60.6万条,各地启动应急响应1.6万矿次,撤出人员33.9万人次,重大灾害和风险超前治理稳步推进。
事实一再证明,“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”。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技能、增强矿工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习惯,就如同稳固了安全生产的地基。地基牢靠,房屋才会坚固耐用。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好经验,多开展一些矿工愿意参与的好活动,多想些提升煤矿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好办法,有助于真正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。
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,要会科普见实效。井下避灾线路和安全出口是否能找到,自救器“30秒盲戴”是否能做到,不同灾害发生前兆是否能掌握?这些事关矿工自救与互救的“小事”映射出安全管理的大局。安全无小事,管理当精细。俗话说,“一人把关一处安,众人把关稳如山”,安全意识的增强始终是根本。在科普环节上,“模拟体验、实战演练、竞赛展示”,可不拘一格;“上台表演、上线宣讲、上门培训”,应尽展所长。只要大家愿意参与、能够掌握、利于养成习惯,就是好方法。
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,要查隐患早准备。很多煤矿正在深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。对重点环节和高危区域,在技术上更新、在状态上应战、在制度上改进,这是必要的。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。有没有从源头上辨识风险、分级管控、逐级负责,应对采深增加的能力大不相同;有没有修筑堤坝、开挖沟渠、注浆加固,迎战暴雨洪水的效果大不相同;有没有建立及时报告、安全撤离、妥善避灾的管理机制和流程,矿工自救能力的提升结果大不相同。防灾减灾有成效,不是要与灾害面对面“肉搏”,更多时候考验的是煤矿“图之于未萌,虑之于未有”的本领。当然,还要勤演练、早准备、多复盘,物资轮换补充、设备保养得当、人员调配有序,才能在关键时刻用得上。
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,要讲效率更科学。煤矿开采是与自然博弈的过程。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不可抗力,但人们在灾害面前并非无能为力,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,也可以把同灾害较量的“时间线”前移。运用科技手段,在事故多发时段加强预警性、苗头性信息收集,开展联合监测预警,第一时间启动响应,果断转移避险,就能做到科学高效防灾。煤矿各级负责人要带好每一个班、下好每一次井,守好自己的田,确保责有人负、事有人干,关键时刻“靠得住、冲得上、打得赢”,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。
防灾避险是一项系统工程,井上井下涉及水、电、气复杂网络,有时还要做好多灾种的综合防范,甚至考虑特殊群体的避险需求,极考验协同作战、资源调配的韧性和能力。只有作为“细胞”的每个人真正认知风险并积极应对,煤矿才能抱团迎战。以更接地气、更贴近心理需求的方式普及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,持续规范、优化技能的养成方式,才能避免只吹“一阵风”,让防灾避险更有力。